青年·马上行
马院师生走进“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为生动践行与弘扬“三大精神”,7月9-13日,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艳教授、副书记徐喆带队,组织马院“初心”实践团研究生共赴鄂州市华容区,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红色文化调研。师生们对话历史现场,在学校省级“理论热点面对面”的生动实践中,探寻华容区保护、传承、活化红色精神的创新密码。
调研团队首站来到华容区博物馆。馆长向师生热情洋溢地展示了华容区丰硕的非遗文化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当地守护红色根脉的硬核举措:系统改造升级“鄂州三杰”刘伯垂纪念馆、华容区博物馆、毛泽东视察临江纪念馆等,赋予红色地标新活力;深度挖掘中共早期党员赵子俊的感人故事,将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战略巧妙嫁接,让历史容光焕发新生。
带着博物馆的深刻印象,师生们第二站抵达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馆。在讲解员动情地叙述中,场馆建设的由来与意义徐徐展开。一砖一瓦、一图一物,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直观而震撼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下午,一场干货满满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座谈在华容区政府宣传部会议室展开。鄂州市华容区老促会会长汪和卿与师生围坐交流,深入阐释华容红色文化的核心精髓——“首义有功,建党有份,抗战有名”。他深情讲述:从辛亥革命先驱徐达明、彭楚藩的壮烈身影,到中共一大代表中有三人来自华容,这片热土为中国革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交流现场,刘伯垂、赵子俊等先辈的峥嵘岁月被清晰还原,政府为寻访英烈后人、修缮故居纪念馆所付出的持续努力,生动展现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活化”的系统工程。汪和卿特别强调,打造高水平“鄂州三杰”红色教育基地,是华容赓续红色血脉、赋能理想信念教育的战略支点。
此次华容行,是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省级“理论热点面对面”走深走实的创新实践。师生们走出课堂,在红色遗迹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深度对话中理解政策举措。刘艳教授表示:“华容区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理论普及、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实践,为活化红色基因提供了鲜活样本,正是‘三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这场调研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华容区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华容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将把华容区的红色文化故事带回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红色精神,为弘扬“三大精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