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马上讲
classro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马上讲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智育思政:AI时代的育人新范式”教学沙龙活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李亚楠 发稿时间:2025-03-06 08:12 浏览次数:

3月6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智育思政:AI时代的育人新范式”教学沙龙在南湖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会议室举行。沙龙聚焦AI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旨在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沙龙邀请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陈训威、我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彭涛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莺做主题报告。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述剑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教师参与活动。

首先,教务处副处长李明致辞,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希望各位思政课教师能够抓住AI技术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AI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他期望通过迅速增强自己的人工智能素养、寻找适合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改善教学流程以及与同事们分享心得等多种方式,积极探寻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深度结合。

随后,陈训威以《DeepSeek大语言模型赋能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为主题,从AI、DeepSeek和AI+思政三个关键词着手分享了利用DeepSeek这一先进的大语言模型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活力的方法。陈训威指出,从DeepSeek LLM的扩展开源语言模型,到DeepSeek-V3、DeepSeek-R1等开源对话模型的推出,DeepSeek在不断提升模型性能的同时,也为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他强调思政课教师应从用对用好 DeepSeek的独特能力、讲准讲好DeepSeek的创新故事以及学深学透DeepSeek打造超级个体三个方面高效设计教学内容,及时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教学服务。

彭涛围绕《人机协同:思政育人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思考》的主题,从国家政策、时代背景、目前的建设现状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强调,人工智能对思政教育具有双重影响,既能在精准分析、精准评价、精准引导和精准推荐等个性化学习方面赋能思政育人,也可能会弱化教师的作用,致使学生陷入内容误导、逻辑限制和碎片化等困境中。他指出,思政课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协作者和情感联结者,从资源整合、学生画像、个性化教学、学情诊断和智能学伴等方面做出积极尝试,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育人贡献智慧与方案。

徐莺在《人工智能赋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专题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在使用AI赋能教学互动设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她以《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教学单元为案例,通过对比传统教学与AI赋能的教学在准备及实施过程中的显著差异,展示了AI技术在丰富互动形式、生成对抗性训练材料等方面的强大作用。最后,她提出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继续探索AI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共同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活动最后,肖述剑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指出此次教学沙龙活动是一次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盛会,不仅展现出AI+思政的无限可能,更勾勒出了人机协同育人的智能教育新生态。

在互动环节,参会教师们积极提问,与陈训威、彭涛和徐莺三位专家就AI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沙龙活动,他们对AI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此次教学沙龙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积极探索AI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