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media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马上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党建引领下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黄小燕 郑婷 发稿时间:2025-10-20 16:01 浏览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 通讯员 黄小燕 郑婷)9月28日,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武汉纺织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理论创新、体系建构和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在致辞中表示,中共党史党建学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自身建设规律的学科,肩负着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建党精神、落实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武汉纺织大学始终高度重视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数字党建与传统党建融合,形成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党建特色。他提出,“月面国旗”所象征的,不仅是科技的飞跃,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武汉纺织大学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深耕材料科技与红色文化融合创新,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新时代党建引领下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

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傅欣主持论坛开幕式时表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以及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凝聚学术共识,探讨前沿问题,共同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主动汲取专家学者的思想精华与实践经验,深入思考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积极投身学术创新与实践探索,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育人实效,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阐述了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标识性概念体系的思路。他认为,标识性概念具有提炼学科精髓、助推学科发展、联通思政育人的核心作用。标识性概念体系应层次分明,以“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等源概念为根,衍生核心概念与重要概念,并形成新的一般性的概念。构建标识性概念体系需要坚持守正创新根本原则,立足人民立场;同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并善于面向世界总结实践经验,从而形成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主编辛向阳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坚持并娴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其次,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通过编写与比较世界主要共产党的简史,在全球化政党参照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思想独特性的认识;再次,应夯实学科基石,重点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观念体系,深入阐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等核心命题,系统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问题,以此构建坚实的学理基础。

专家研讨环节,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李佑新认为,在中共党史研究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一是要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阐释史料史实;二是要从历史的整体中理解史料细节的意义;三是要揭示中国近现代史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中共党史的主题主线;四是要站在正确的价值立场研究和评价中共党史人物与事件。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认为,当前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可从四个视阈拓展:一是空间维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空间理念、区域协调方法及其作用;二是情感维度,研究中国共产党情感的构成和表达;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关注思想史、实践史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四是注重经典阅读史的研究,考察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生成,党员干部的阅读动因、方式及实际效果等。

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东介绍了自我革命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传统,探讨辨析了自我革命的限度、组织机制、手段、社会效应等问题。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认为,文化领导权是政党领导权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对于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意义。从历史维度看,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从现实维度看,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当前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根基的关键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的研究要推进学科的体系化与学理化,重视对党的政治路线演变史、党的奋斗实践史、党的组织建设史等内容的研究。同时,在党史学习中注重比较鉴别,尤其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经验教训的研究、对非马克思主义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批判性研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经验的研究,并以历史和现实为根据,坚持论从“实”出进行总结提炼和概括。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宋进提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发展需要有国际视野。在学科维度上,要明确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呈现与深化;在理论维度上,中共党史党建的研究要“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勇于突破“西方中心论”的桎梏;在历史维度上,要将国际视野的“空间”维度嵌入历史演进的“时间”纵轴中来考虑,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世界历史意义。

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臧秀玲认为,要把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贯穿学科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创新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具有解释力和说服力的研究范式;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结构性”特征来优化学科结构与资源配置;强化“协同性”机制,激发开放协作的强劲动能。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宗灵认为,拓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史研究需要“明基调、拓视阈、寻议题”,以持“正”、求“真”、创“新”为总体基调,在学科融合、党际比较和古今接续中拓宽研究视野,重视概念话语流变史、制度实践演进史和主体导向观念史的研究。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艳说,要以湖北红色文化为根基,深耕湖北党史,通过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以行业特色为载体,融通红色纺织史,创新育人新载体;以服务基层为导向,聚焦基层党建,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

【编辑:张征】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s://cssn.cn/jjx/jjs_xszx/202510/t20251020_5919465.shtml?qq_aio_chat_type=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