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上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25年国创赛中斩获佳绩
近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级比赛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选送的四支研究生团队表现突出,共获得一金三铜的优异成绩。其中,谢姚君楠团队“星火课堂:三维立体化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项目荣获公益组金奖;王清玄团队“一针一线”织就乡村文化振兴项目、梁爽团队星火“报”晓项目、魏钦团队安源薪火红旅团项目均获得铜奖。
这些获奖项目精准聚焦VR思政、非遗传承、红色资源活化和文旅融合四大领域。金奖项目“星火课堂”直面传统思政教育形式单一的痛点,通过社会实践调研,创新性地运用VR技术,融入珍贵访谈史料及视频资源,构建了三维立体化思政教育平台,有效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一针一线"项目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安绣活”,团队深入乡村,以“非遗研学、创意设计、品牌赋能”的模式,探索出一条以非遗技艺传承带动乡村女性就业、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路径。星火"报"晓项目深入挖掘武汉红色报刊资源,致力于将其转化为青年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产品,探索“红色资源活化”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的新路径。安源薪火红旅团立足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研学模式不成熟等问题,提出了“双向研学”的文旅模式,整合红色文化和科学技术等资源,开展以“红+蓝+橙”为主要形式的城市研学、“红+绿+古”为主要形式的乡村研学。
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学院的精心组织。各团队指导老师全程参与项目培育,对项目的选题、商业模式、社会价值、现场展示等环节进行“一对一”的精细化打磨。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最终成熟的项目计划书和路演PPT,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与指导老师的心血。
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大赛,早在备赛初期就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备赛方案。通过举办院内选拔赛、专家辅导会、模拟答辩等活动,不断提升项目质量。学院还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参赛团队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各团队能够全心投入备赛工作。
此次大赛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育人方面的显著成效。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鼓励更多学生立足专业、服务社会,为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